庭の話
隐藏者: 宇野 常寛
参考译名: 庭之话
出版单位: 讲谈社
出版时间: 2024年12月11日
图书规格: 单行本|368页|14.2x3.1x19.6cm
ISBN: 978-4065377918
  • 思想
  • 社会
以社交媒体为家,深度解读“住”在社交媒体和亚文化圈中的人!
图书简介

本书逻辑清晰,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一经出版就引起广泛热议。作者是日本著名的青年文化批评家。本书指的“庭”是一个泛泛空间,沉溺于家庭、空间或社交平台的人。针对沉溺于SNS、二次元的人展开了一系列社会化论述,对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了深入探讨。值得一读。

【专家点评】

这是一本对《闲暇与无聊的伦理学》和《中动态的世界》发起挑战、是一本令人刮目相看的作品。基于信息社会论而提出的“庭”和“制作”这两个概念深深吸引着我。——国分功一郎

在被社交平台支配的现代社会中,人类本应有的多样性正在丧失。作者通过“庭”这一概念提出了一个技术和自然共生的新社会形象。——安宅和人

【图书简介】

平台资本主义与人类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关怀、民间艺术、模式语言、中动态,以及“造园”。乍一看似乎无关的各种领域的知识被全面动员起来,构想出一个既非平台也非公共用地的名为“庭”的新公共空间模型。在《缓慢的互联网》提出四年后,经历了疫情和战争的这个时代最迫切需要的,是恢复信息技术所失去的智慧。 


【摘自本书】

从“家庭”到“国家”,人类是否过度沉迷于“家”的概念?然而,人的生活不仅仅局限于“家”。正如“家庭”一词所示,其中还包含了“庭”。在家庭这种关系的绝对性之外,是否需要为人类的生活场所设立一个外部空间?(中间省略)

在家庭这个私密空间里,人们不断进行着互相认可的互动,而那些不可见、难以捉摸的元素,在被称之为“庭”的领域内,通过事物自身的自律性交流,构建起了一个生态体系。为了恢复与事物本身、与问题本身的沟通,现在我们必须重新构建“庭”的模式。也有必要将与事物相连接的平台转变为“庭”。

目录

#1 从平台到“庭”;

#2 “动态的庭”与多自然园艺;

#3 “庭”的条件;

#4 “鼹鼠之庭”与事物的集合;

#5 从关怀到民间艺术,从民间艺术到模式语言;

#6 从“浪费”到“制作”;

#7 已经恢复的“中动态的世界”;

#8 从“家”到“庭”;

#9 关于孤独;

#10 从公共用地到“庭”;

#11 战争与一个女人,疫情与一个男人;

#12 弱小的自立;

#13 从消费到制作;

#14 从“庭的条件”到“人类的条件”;

更多
作者简介

宇野 常寛(Tsunehiro Uno)

当代日本非常活跃的青年评论家之一。早年毕业于立命馆大学,后历任京都精华大学、立教大学兼职讲师。2005年起创办批评杂志《PLANETS》, 并以此为阵地展开跨领域的批评实践,内容以动画、漫画、音乐等日本社会流行文化为主,汇集和培养了一批日本文艺批评界的新锐。主要代表作有《零零年代的想象力》《小人物的时代》《母性的反乌托邦》《给年轻读者的日本亚文化论》《缓慢的网络》等。

这项工作的价值超越了《母性敌托邦》本身。在《母性敌托邦》结局中提出的“适应时代的新‘主体’”的概念,在本书中转变为针对“环境”的探讨。因此,讨论的对象不仅限于“御宅族”。尽管讨论的范围已经拓宽,本书中提出的“环境”所孕育的“弱小的自立”理念,却是“御宅族”群体所乐于接受的方案。因为本书中设定的“弱小的自立”擅自将“主体”转变了“普通市民”。让“御宅族”能够保持“自我身份”的“环境”,在本书中被定义为“庭”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