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之所以没法去上学,是因为能量已经耗尽。只要静静等他能量回血,他会重新迈开脚步。”
“能把“我不想去学校”这句话说出口本身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我希望家长们应该为此感到骄傲。”
“面对孩子的要求,先把“嗯,知道了”变成口头禅。一句“嗯,知道了”就是和孩子建立信任的第一步。”
池添素女士40多年来一直围绕受发育障碍和不愿上学等问题困扰的亲子家庭展开服务,目前已经为4000多组亲子提供了支持和陪伴。她曾以京都市政府职员的身份,在儿童福利中心疗育科等部门工作,之后又与伙伴共同创办了致力于儿童支援的福利机构。
记者岛泽优子追踪池添女士近20年,写下了这部倾注心血的纪实作品。书中展现了池添女士凭借深厚专业素养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这不仅是写给受“不愿上学”问题困扰的亲子家庭的书,更是献给所有在育儿路上感到迷茫人士的指南。
第1章 “接纳”是一场慢慢放下执念的旅程
从小学六年级暑假开始不愿上学的儿子;2岁就认识汉字的优秀儿子;患有学习障碍、小学二年级便不愿上学的儿子
第2章 发育障碍儿童、“灰色地带”儿童的“不愿上学”问题
被诊断为“广泛性发育障碍”的儿子;3岁儿保时被医生说女儿“有些偏灰色地带”;做了这些就能去学校吗?在“厌学辅导班”中挣扎的父母
第3章 不愿上学的孩子们的心声,父母也随之成长
无法接纳孩子有发育障碍的父母——为初中三年级不愿上学的儿子带来希望的“救世主”;“觉得人生已经完了!”不愿上学的孩子的真实想法;与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女儿的“从容式厌学”—— 工作日一起外出的厌学女儿和母亲;“被妈妈拯救了”不愿上学的孩子的真实想法;母亲的遗言—— 即使不愿上学,仍自学英语的儿子与母亲的决定;听到母亲鼓励的厌学孩子的真实想法
〈番外篇〉“要去学校吗?” 入学前询问孩子意愿的母亲—— 小学到初中,9年都不愿意上学,却考入了东京艺术大学的作曲家
第4章 打破“孩子理应去普通学校”的固有偏见
1岁半时被医生建议“先观察情况”;因育儿方式被奶奶否定而痛苦挣扎的母亲;家中有厌学儿子的中学教师
第 5 章 支持厌学孩子的大人们
京都府京都市立待凤小学 牧纪彦校长;一般社团法人 “儿童应援团 TEIEN” 池崎大树代表;木野儿科医院 纪优子院长
島沢 優子(yuko shimazawa)
记者。筑波大学毕业后曾赴英国留学,之后进入日刊体育新闻社东京总社工作。1998年成为自由记者。以教育和体育领域为核心,为《AERA》杂志《现代肖像》等多个媒体平台撰稿。曾获“东洋经济在线奖 2020”最有价值人物。同时还担任冲绳县地方活动改革推进委员、一般社团法人体育霸凌零容忍协会顾问、朝日新闻评论Plus评论员等职务。主要作品:『叱らない時代の指導術 主体性を伸ばすスポーツ現場の実践』、『オシムの遺産 彼らに授けたもうひとつの言葉』『スポーツ毒親 暴力・性虐待になぜわが子を差し出すのか』等作品。